医院新闻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 详细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杨金娟荣获"最美灞桥人"称号

发布时间:2019-10-22 00:00

本文来源:未知

戴上燕尾帽她是穿梭在神经内科病房的"护士杨一针"✚脱下燕尾帽她是走遍全省渐冻人家庭义务护理的志愿者为渐冻人解决家庭护理的"生存痛点"✚金秋,她是"最美灞桥人"一生,她愿做天下渐冻人的"女儿"我院杨金娟荣获"最美灞桥人"称号近日,灞桥区第二届道德模范暨“最美灞桥人”颁奖典礼隆重举行,现场表彰各类模范29人,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有关领导和400余名基层群众一起,共同见证道德的力量!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脑病一科护士杨金娟荣获“最美灞桥人”称号。在随后举办的道德模范事迹报告会上,杨金娟现场讲述了自己与“渐冻人”之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感人故事。
杨金娟:我愿做天下渐冻人的"女儿"
大家好,我叫杨金娟,是一名神经内科的护士,今天我想带大家了解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身体像被冰雪冻住,开始是手,然后是腿,最后蔓延至全身,连控制眼球转动的肌肉也不例外,他们大脑意识清醒,但肌肉持续萎缩,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慢慢被“冻住”,逐步丧失运动、说话甚至用力呼吸的能力,清醒地感受着自己走向死亡……他们被称为“渐冻人”。2015年元月的一天中午,我休假在家,突然接到护士长的一个电话:“小娟,你技术好,一会儿跟医生一起去家访,这不是工作任务,是一次紧急求助!”“求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挂了电话,把孩子塞进婆婆怀里,直奔约定地点。那是我第一次义务家访。一进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就扑过来拉着我们的手,哭着说:“昨晚真的是吓死我了,他张着嘴喘不上气,嘴唇都紫了,晚上娃们又都不在……”原来,这家的爷爷是一个“渐冻人”,家人护理不当,前一天晚上因为痰阻气道窒息了。虽然后来抢救及时,但考虑到“渐冻人”患者难在日常护理上,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我手把手地教奶奶如何按摩翻身、扣背排痰,使用雾化机、吸痰器等,一遍又一遍,直到奶奶能够掌握。虽然已经忘了那位“渐冻人”患者的姓名,但患者绝望、隐忍的眼神,家属看到专业医护人员上门服务后激动的泪水,都让我至今难忘!从那以后,我加入了一个组织“陕西省渐冻人关爱互助协会”,开启了我的上门志愿服务之旅。对于渐冻人患者的后期来说,因为逐渐丧失了呼吸的力气,呼吸机就是生命,可是长期看病的花费已经让一些家庭不堪重负,呼吸机成为了很多贫困家庭的奢侈品。曾经有一位患者老梁,因为家贫无法购置呼吸机,半年来靠妻子跪在炕上为他进行胸部按压来保障呼吸。半年时间,1550多万秒的“手工辅助呼吸”让人感动震撼!为了让更多贫困患者用上这“续命机”,我们协会奔走呼吁、组织募捐,现已为全省200余名贫困患者免费赠送了“呼吸机”。而我,则是发挥专业特长,做好了安装、调试和教导家属使用、清洁、护理等工作。我记得2015年的3月,一个飘雪的日子,我和协会同仁们前往榆林为一名患者捐赠佩戴呼吸机,怕他初戴产生不适反应,在完全调试好以后,我们在他跟前守了将近三个小时,确认没有异常之后才踏上了返城的路。却没想到,就在上高速一个小时后,突然接到家属来电,说患者出现憋气。车在高速上飞驰、没有回头路。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恨自己没有一点办法!当即,我能做的只有准确、清晰地开始“电话指导”,两个小时,反复17次通话,终于解决了问题,压在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渐冻人”患者一般在病情逐渐稳定后基本都逐步回归于家庭,家庭护理是关键点也是难点。从2015年元月第一次入户帮扶至今,我利用休息时间走进了全省60多名“渐冻人”患者的家中,提供上门义务护理服务上百次。在每一次的家访和护理中,都会一边做、一边说,手把手的教患者家属清洁、排痰等一些基本操作,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就每周进行,直到家属学会为止。我欣喜地发现,现在有好几位患者家属都被我们培养成“专业护理人士”了。四年多里,志愿服务几乎占据了我全部的业余时间。在家里老人生病时、在无法兑现“六一”儿童节陪孩子玩一整天的承诺时,也曾想过放弃,可看到求助无门、欲诉无语的患者在接受帮助后扯动的微笑和眼角的泪光,一次次鼓励我在志愿服务的路上继续前行。2017年11月,我在“陕西省ALS关爱互助交流群”上收到了一位患者的求助,希望爱心医护人员能义务上门更换胃管。“渐冻人”患者病情进展到中后期,舌肌萎缩、吞咽困难,无法自行进食,这阶段如果不给于营养支持,人会快速消瘦,没有力气对抗病魔。这个时候就需要鼻胃管或胃造瘘。求助的患者李阿姨算是我的熟人了,她和家人在抗冻的路上走了6年,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我先后利用休息时间为她上门服务过3次,11月12日这天,我去西京医院便民药店买好胃管后,和协会的同仁们一起来到了李阿姨家,李阿姨的脸比几个月前明显圆了,精神状态也很好,临走时,李阿姨坚持让我们再等等,她双手握笔缓慢的写出了“谢谢你们!”四个字。我没办法描述当时的心情,但就是这些鼓励给了我不断前进的动力。还有我的老病患“冉哥”,因为家中人手不足,2018年10月至今我每个月连续十天要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他进行输液治疗,由于长期输液以及疾病原因导致肌肉萎缩,他的血管状况极差,怕出现突发状况,我得守着他把液体输注完毕,才敢离开。这样一来,我经常中午下班赶到“冉哥”家里,输完液后再赶回单位继续下午的工作,常常没有时间吃午饭,冉哥和嫂子数次要给我费用都被以减肥为由我拒绝了,他们“另辟蹊径”,购买了渐冻症的必须药品通过我捐赠给协会,帮助其他患者,让我既感动又暖心。“渐冻人”在目前西医的世界领域里仍为不治之症,为了让患者得到更好的辩证施护,我拾起了多年未系统学习的“中医护理学”,根据每一位患者不同的症状,利用艾灸、穴位按摩、拔罐、耳穴埋豆等等中医操作为患者进行护理,渐渐地有了一个外号“杨一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