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 详细
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西安中医脑病医院2020年博士后招录通知

发布时间:2020-10-26 00:00

本文来源:宣文部

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西安中医脑病医院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博士后创新基地是2017年9月经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设立。基地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基地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组建博士后学术委员会,负责对博士后人员的进出站及在站期间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工作成果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等进行考评。目前博士后创新基地拟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开展脑卒中中医药基础与临床研究。2. 开展孤独症中医药制剂开发与临床应用研究。3. 开展中医药治疗脑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研究。4. 开展ALS(肌萎缩侧索硬化 渐冻人)中医诊治规范化研究。5. 开展脑性瘫痪的中医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

目前,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博士后创新基地已经依照陕西省有关规定,制定了《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博士后创新基地管理办法》,组建了相关学术委员会、博士后创新基地管理办公室等组织,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高颖教授团队进行博士后招聘工作,如果您有能力、有信心,欢迎加入我们。

联合招聘项目
联合招聘项目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与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联合招收。博士后人员的日常管理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可以利用两家单位优势资源开展研究。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根据博士后创新基地有关规定提供临床研究资源及博士后补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研究院实行绩效津贴。研究方向:开展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及脑功能康复机制的研究。岗位要求:具有从事中医内科学、中医脑病学、针灸学、神经病学、神经电生理等方向研究工作基础的博士。只要你够优秀、够自信这里就是你最好的平台
一、招收条件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纪守法、学术端正,具备高校教师所必须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2.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身体健康;3.获得中医学博士学位:近三年以第一作者至少发表影响因子在2.0以上的SCI研究论文1篇或在本学科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文章3篇;4.获得其他专业学位的申请人:近三年以第一作者至少发表影响因子在2.0以上的SCI研究论文1篇;5.申请者能够保证在站期间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在职人员须离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6.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潜力;7.如申请人在近三年取得高水平重要学术成果(如高水平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发明专利等),可适当放宽条件。8.本次补录为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博士后工作站定向招收,工作地点为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二、待遇1.薪资按照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规定执行,待遇从优。2.提供科研经费5万元/年;3.在基地期间的成果,享受单位学术成果相应的奖励;4.其它未尽事宜面议。三、招收计划一级学科:中医学二级学科:中医内科学合作导师:高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宋虎杰(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病临床评价与机制研究;神经系统罕见病中医药干预策略与技术研究招收人数:1联系人: 张玲联系电话:18691571837四、名师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高颖教授高颖,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研究院院长、 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主要学术兼职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获得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称号。主要从事中医治疗脑血管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主持国家“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10项。建立了脑血管病中医药早期救治方案和全程干预方案,成果纳入临床诊疗指南、路径等;创立中风病证候诊断方法与量表编制技术,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相关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现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脑血管病急性期关键环节,组织多学科攻关研究;带领团队开展多发性硬化、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神经系统罕见病研究,凸显中医药疗效优势。联合多学科开展合作研究,促进中医原创理论向临床实践转化。创新基地合作导师
宋虎杰教授
宋虎杰,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现任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安医学院附属西安脑病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陕西省名中医,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儿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性瘫痪中医诊疗重点研究室主任。在中医药治疗神经系统疑难病、罕见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开展了系统持续研究。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2项,残疾预防及康复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9项,获国家专利4项,出版专著4部。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小儿脑瘫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医儿童保健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